粉饰,拼音fěn shì,汉语词语,本意是涂饰表面;引申为:刻意地掩盖或美化事物的缺点和纰漏,用歪理邪说来掩饰事物的真相。通常指不客观不公正的言论。
出自:
1、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巫行视小家女好者,云是当为河伯妇,即娉取……共粉饰之,如嫁女床席,令女居其上,浮之河中。”
2、三国·魏·曹植《释愁文》:“加之以粉饰不泽,饮之以兼肴不肥。”
3、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上:“有妲己,面无粉饰,宛如月里嫦娥。”
4、宋·朱翌《猗觉寮杂记》卷上:“退之与孟郊联句,前辈谓皆退之粉饰。恐皆出退之,不特粉饰也。”
5、宋·孙奕《履斋示儿编·字说·集字一》:“许氏训字之义而为《说文》,其引经皆不悖於义。徐铉稍为之粉饰,遂成一家之学。”
近义词:装束、掩护、装点、梳妆、妆点、化妆、掩饰、美化、装扮、掩盖、打扮、修饰、润饰、点缀。
反义词:揭示、揭露。
用法:动词。
例句:旧式的民主是供少数人享用的民主,是粉饰资产阶级专政的外衣。
免责声明: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