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形式

来源:互联网转载 in 百科 2025-05-08 08:04:01

五言律诗,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,属于近体诗的范畴,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,其雏型是沈约

等讲究声律、对偶的新体诗,至初唐沈佺期、宋之问时基本定型,成熟于盛唐时期。全篇共八句,每句五个字,有仄起、平起两种基本形式,中间两联须作对仗。代表作品有李白的《送友人》、杜甫的《春望》、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等。

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和规则有四条:

1.一联之中,平仄相对。对,就是平对仄,仄对平。五绝的“对”,只有两种形式,即:

(1)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

(2)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

2.两联之间,上联对句必须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。

粘,就是平粘平,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

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。“粘”的规则是很严格的。

3.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,又是相间的。相重相间交替使用,构成了近体诗长短升降的节奏。五言每句三个节奏,如: 仄仄/平平/仄仄仄/人平/平

4.五言律绝,四句二韵或三韵。平仄定格凡四式。

认识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则,有人会提出新问题:

凭什么来分平人两大类呢?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,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(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),较短的,这样,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。

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律诗中交错着,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,而不至于单调。古人所谓“声调铿锵”,虽然有许多讲究,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大素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

-- End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