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构与宋徽宗关系:赵构与宋徽宗是父子关系,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。宋徽宗共有38个儿子,靖康之变之前有子32人,靖康之变到达金国后生了6个儿子。赵构即宋高宗,生于大观元年(公元1107年) 6月12日。经历靖康之变(公元1127年)。 靖康之变时21岁。靖康之变后没有被俘,洞年五月初一日登基为帝,建立南宋。于淳熙十四年(公元1187年)十一月九日去世,终年八十一岁。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。
人物简介:
一、宋徽宗赵佶:
宋徽宗赵佶(1082年11月2日-1135年6月4日),号宣和主人,宋朝第八位皇帝(1100年2月23日-1126年1月18日在位),书画家。宋神宗第十一子、宋哲宗之弟。先后被封为遂宁王、端王。哲宗于元符三年(1100年)正月病逝时无子,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,次年改年号“建中靖国”。
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,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,无恶不作,政治形势一落千丈。过分追求奢侈生活,在南方采办“花石纲”,在汴京修建“艮岳”。宋徽宗尊信道教,大建宫观,自称“教主道君皇帝”,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。重和元年(1118年),置道官二十六等、道职八等。宣和三年(1121年),令三京置女道录、副道录各一员,始立道学制度。
为政举措:
1、政治:
宋徽宗即位后,向太后“权同处分军国事”。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,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、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,不久又升任右相,左相章惇、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,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;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,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。当年七月,向太后还政后不久,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,韩忠彦升任左相,曾布升任右相。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,也有官员认为元祐、绍圣均有失误,应该消除偏见,调和矛盾。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。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十一月,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,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,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,为徽宗所采纳,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,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,改为崇法熙宁变法。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,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,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。2、军事:
宣和二年(1120年),睦州青溪人方腊利用摩尼教在帮源峒聚众万人起事。方腊称圣公,建元永乐,分设官署。随后攻克睦、歙、杭、处、衢、婺等州县,众至数十万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初,宋廷任命童贯为江、淮、荆、浙等路宣抚使,领十五万大军南下镇压。方腊控制的州县相继失陷。四月,方腊率部退守帮源峒,与官军决战,所率七万人皆战死,方腊被俘,押送汴京处决。余部继续在浙东转战近一年,后被消灭。方腊起义失败后,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“应奉局”,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“应奉司”,加紧搜刮“四方珍异之物”,宫殿、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。
二、宋高宗赵构:
宋高宗赵构(1107年6月13日-1187年11月9日),字德基,宋朝第十位皇帝,南宋开国皇帝(1127年-1162年在位),宋徽宗赵佶第九子、宋钦宗赵桓之弟,母为显仁皇后韦氏。
赵构在徽宗时历封蜀国公、广平郡王、康王。钦宗时,金军第一次南下并包围东京开封府之际,他一度入金营为质。靖康元年(1126年)金军第二次南下之际,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,中途折返,驻节相州,受任河北兵马大元帅。不久,靖康之变发生,东京失守,他辗转至南京应天府,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指定下登基,改元建炎,建立南宋。在金军进逼下,他南徙扬州、建康、杭州、越州等地,最终在绍兴八年(1138年)正式定都临安(杭州),称行在。在此期间,他一面任用岳飞、韩世忠等抵抗金军和伪齐,一面任用汪伯彦、黄潜善、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,最终在绍兴十一年(1141年)冬达成绍兴和议,以放弃旧疆和对金称臣纳贡为代价,奠定了南宋在淮河、秦岭以南的偏安局面。同年,削诸将兵权,并***岳飞,此后长期委任秦桧为相,维持对金媾和路线。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,在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失败后,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,自己作为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,颐养天年。
赵构驾崩于淳熙十四年,庙号高宗,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,葬于永思陵。他精通书法,善真、行、草书,引领南宋书风。著有《翰墨志》,传世墨迹有《草书洛神赋》等。
为政举措:
1、政治:
建炎三年(1129年)四月赵构应吕颐浩奏请,改革元丰官制,部分恢复北宋前期旧制,即改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尚书左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为左相;改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尚书右仆射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为右相;改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,为副相,革除尚书左右丞。通过“合三省为一”来减少省吏人数,提高办事效率。
南宋建立之际,北宋时作为中央主力部队的禁军已完全崩溃,枢密院-三衙统兵体制彻底瓦解。建炎元年(1127年)五月,赵构登基后,为加强自身防卫始置御营司,作为最高军政指挥机构,以宰相兼任御营使和副使,下辖五军。此时,枢密院虽没有废除,但于军事“几无所预”,有名无实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年)革除机速房,其职权全部回归枢密院。
2、军事:
赵构深知,在宋金战争中,马匹的作用至关重要,金兵在战场上的优势,除了士兵勇敢就是有众多强壮的战马,能够纵横驰骋。南宋立国后,北方的军马来源断绝,从西南夷和吐蕃购买的广马和川马成了南宋军马的主要来源,每年到这些地方购买的马匹多达数千至万余匹。川马数量虽多,但“例皆低下瘦瘠”,加之路途遥远,输送不便,所以主要还得以广马为主。但是,广马的个子也不高,作为战马,仍有其弱点,何况两广距前线也远,一路北上,需配置牵马士兵、兽医、押纲官和准备大批饲料,颇费人力、物力。马匹经过长途跋涉,损失也不小。为此,赵构在临安等地设立养马机构(孳生监),在南方试验养马。绍兴十三年(1143年)五月初一日对大臣透露自己养了二三年的马,“已得驹数百,此后不患不蕃”,显示他对马政的重视。但是总体而言,效果有限,南宋在乾道年间将养马机构全部关停。
免责声明: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